香烟批发-正品香烟批发-低价香烟货源-免税香烟货源批发欢迎你! 微信:abc0625999

快速导航FAST

当前位置:主页 > 会所动态 >

撼山易 撼烟难

  尽管吸烟有害健康尽人皆知,但我国的吸烟人数仍在不断增加,烟民队伍在日益壮大,目前已达3.56亿之多,遭受二手烟危害的更达7.38亿,每年死于与吸烟相关的疾病的人数高达120万,超过因艾滋病、结核病、交通事故及致死的人数的总和,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无奈地发出“撼山易,撼烟难”的感叹。这香烟到底有什么“魔力”,让许多人明知有害还趋之若鹜?挖掘其深层次的原因,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,改变当前我国控烟的严峻局面。

  据考古分析,早在3500年前,美洲居民便有吸烟的习惯。16世纪中叶烟草传入中国,以后陆续在山东、河南、安徽、浙江、云南、广州、湖北等地种植。最初吸烟的只是一些有钱有势有地位有身份的人,后来渐渐普及到寻常百姓。香烟的制作从手工到机械,从家庭作坊到现代化的社会化大生产;香烟的品种型号越来越多,从烟丝、人工卷烟到机械卷烟、过滤嘴烟、雪茄烟等不一而足;香型有烤烟型、芳香型、醇香型和女士巧克力、薄荷、柑橘型等形形色色;工艺越来越复杂,包装越来越漂亮,吸烟器具也不断花样翻新,有烟筒、烟杆、烟枪、烟嘴,材料越来越多样,制作越来越精细。如今充斥市场的充满科技含量的各种精美烟嘴更比比皆是。吸烟的目的早已不限于单纯的感官刺激,而是被赋予各种不同的象征意义,香烟的作用在夸大,功能在异化。所有这些,构成了无所不在根深蒂固的“烟文化”,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、心灵和思想,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力量和惯性作用。

  根深蒂固的“烟文化”,必然会发生潜移默化的“烟熏陶”。3亿多烟民散布全国每一个角落,从城市到乡村,到处是吸烟的环境和氛围。三四个男人凑在一起,必有一两个甚至全是烟民;人们在饭桌上吸烟,牌桌上吸烟,几个凑在一起有事没事都吸烟;办公室吸烟,会议室吸烟,连最不应该吸烟的诊室、病房也有人吸烟。平民百姓吸烟,政府官员、影视明星等各种公众人物也吸烟。领导带头吸烟,属下随手点烟的场景随处可见。面对这种广泛而浓厚的吸烟环境,想不接受“熏陶”都难。在各种影视作品中,几乎无烟不成戏,无烟不入剧,各种影视人物总要在各种场合和情境下吸烟:思考时吸烟,焦急时吸烟,高兴时吸烟,愤怒时吸烟,伤心时吸烟,冲动时吸烟;其动作大都干脆而洒脱,表情丰富而生动。所有这些,都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产生强烈的示范和暗示作用:吸烟成为男人成熟的标志,身份的象征,炫耀的资本,必欲尝试而后快。在这种无孔不入,无处不在的“烟熏陶”下,我们的烟民自然有增无减。

  根深蒂固的“烟文化”和潜移默化的“烟熏陶”诱发和催生出无所不在的“烟交流”、“烟外交”。客人来了,敬上一支烟;朋友相见,递上一支烟;友人帮忙,送上两盒烟以表谢意;探亲访友,买上两条烟以撑门面;生意场上有烟,谈判桌有烟。香烟成了人们之间来往交流的纽带,联络感情的工具。“烟交流”几乎无可回避。中国吸烟者达3亿多人,以至“三人行,必有烟民焉”,你不可能“择其烟者而避之,其不烟者而迎之”。近年来,随着香烟功能、作用的异化和扩大,在“烟外交”、“烟交流”的基础上又提升为“烟公关”、“烟敲门”。求人办事,送上两条烟,事情会办得顺利些;办不成的事情,人家会告诉你要“研究研究”,明白人就该知道是“烟酒烟酒”,送上几条好烟、几瓶好酒,一般事情都不用研究就能解决。就算你办大事觉得这些好烟好酒份量不足,需要加大投入,香烟也是极佳的套具,将足够份量的礼金、钞票装在烟盒里,递将上去,不露痕迹,双方心照不宣,无失颜面,事情也就办成了。对于这种“烟外交”、“烟公关”,有的人乐此不疲,屡试不爽,有的人深恶痛绝,不屑为之,更多的人是无可奈何,不得不为,人在江湖,置身红尘,谁没有求人办事的时候?

  3亿多烟民队伍所形成的巨大内需,成就了我国举足轻重、无往不利的香烟产业,而稳定快速发展的香烟产业又极大地满足了广大烟民的需求,促进了烟民队伍的壮大,形成相互促进、相辅相成、水涨船高的“良性循环圈”。这种“良性循环圈”对于外来的干涉和侵袭有着天然的反抗和抵御能力。2010年,中国烟草行业实现利税6000亿元,与2005年相比翻了一番,在某些省份,烟草甚至是当地的支柱产业,成为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。长期以来,烟草行业都是经济效益最好也是福利待遇最高的行业。烟草行业及其从业人员乃至某些地方政府,作为烟草产业的受益者,必然千方百计地抵抗外来因素包括各种控烟举措的进入,保护自身的既得利益。他们可以动用雄厚的经济实力,利用现代科技手段,改进工艺,提高质量,精美包装,变相广告,让香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力,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,牢牢地维护那个“良性循环圈”。

  为了践行作为世界卫生组织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》缔约方的承诺,实现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,我国作出了控烟决策,出台了不少控烟举措号召发了,规划做了,通知发了,宣传做了,然而面对庞大的“烟队伍”,强大的“烟产业”和强劲的“烟文化”、“烟熏陶”,这些决策和举措却显得那样软弱无力,不堪一击,有时甚至是无所适从,自然也就回天无力。迄今为止,我们还没有一部国家级的无烟立法,控烟禁烟虽有宣传号召,却无法可依。“控烟”与“产烟”相关部门政企不分,工信部既是8部委组成的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》履约工作部际领导小组的组长单位,又是烟草专卖局的管理上级,集两个对立的角色于一身,“作出的决策不知是企业决策还是政府决策”,这样作出的决策如何能抑制烟草,履约控烟?国家规定禁止烟草广告,但变相香烟广告却大行其道,充斥荧屏,无法遏制。有一则“金烟嘴”广告,由“皇上”亲自代言担纲,大谈这种神奇的烟嘴如何有效地过滤各种毒素,接着由一烟民拿着这种烟嘴大声疾呼:“有了金烟嘴,我就不用戒烟了!”这个广告一做10分钟,反复强化,强行灌输,其影响之大,流毒之广,祸害之深,无疑比真正的烟草广告还要“烟草”。影视作品中的吸烟镜头,至今无法可禁,“限制”的通知不痛不痒,形同虚假。陈凯歌导演的电影《梅兰芳》堪称“银幕烟王”,片中吞云吐雾的镜头长达15分钟,占片长的12%。《往事》中,与烟草有关的镜头多达27个,姜文在银幕上大吸其烟,不但《让飞》,也让烟草飞;周迅在《女人不坏》中与烟为伴;巩俐在《谍海风云》中烟不离手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的报告认为:超过1/3的青少年是在看了电影后学会抽烟的,不吸烟的青少年如果见其偶像吸烟,他们对吸烟行为认同的可能性将提高16倍。对于影视作品中吸烟镜头的限制,广电总局只是有通知没制度,影视作品限制吸烟镜头无章可循无法可依。到目前为止,我国还没有任何一部影视剧因为吸烟镜头而在审查中受阻。

  反思五年控烟基本失败的严重教训,置身国际社会禁烟控烟的潮流和趋势,面对人民健康日益遭受烟草摧残的严峻形势,我国的控烟之路已无可退却,也无路可退。唯有加大力度,综合治理,全面整顿,重拳出击,既有破釜沉舟之决心,又有切实可行之举措,才能卓见成效。

  对于自古以来流传至今并不断发展异化的“烟文化”,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,批判其中的陈规陋俗。对于“烟文化”产生的“烟熏陶”和“烟交流”、“烟外交”等等,既要堵截,也要疏导;要引导人们科学地认识香烟的作用和价值,要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以香烟如何危害健康、如何污染环境、如何造成严重后果为中心的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,在全社会形成“烟草过街人人喊打”的氛围和局面。完全可以说,人民群众自觉香烟之日,才是中国控烟彻底成功之时。

  要下决心撼动烟草产业这棵大树。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表明,烟草行业表面上看是税利大户,实际上烟草导致的健康危害已使其社会经济效益成为负值,2009年其社会净效益已由1998年的正1.5亿元降至负600亿元,烟草流行已成为中国慢性病快速上升的主要危险因素,烟草业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健康危害型产业,吸烟导致的医疗成本、劳动力损失等社会成本已远远超过烟草行业成本、税额和就业贡献等价值总额。政府部门应该学习日本的经验,加收烟草税,利用市场调控手段,迫使香烟集体涨价,坚决改变以往涨价不涨税反而使烟草行业效益提高的局面,以此限制烟草行业,逐渐促进烟草行业的改造和转型。

  要加快控烟的立法进程。日本、欧洲、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控烟之所以卓见成效,严格的控烟立法是其中的重要原因。在美国和欧洲的大部分国家,凡是有棚能直接见光的场所都不能吸烟,违者将受到严厉惩罚。日本烟民现在几乎是无处可以吸烟,一幢有上百家公司、上万名工作人员的25层大楼,只有在一楼的一小块地方可以吸烟,想吸烟者必须从各楼层下到一楼才能小过烟瘾;在日本的社区,即使关在自己的车内吸烟也属违法。在控烟的严刑峻法之下,近年来日本的烟民呈逐年减少之势。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,中国控烟如何立法,如何执法,有许多经验可资借鉴,这方面十分值得与国际接轨。

  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;控烟目标,难一蹴而就。中国控烟,举步维艰,中国控烟,任重道远。摩洛哥前国王哈桑二世曾经说过:“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产,并不是它储备的黄金或外汇;更不是它的地下资源或工业能力,而是人民的健康。”中国有能办大事的举国体制,在事关人民健康、国家福祉、民族未来的控烟大事上,我们必须义无反顾,一控到底;不达目的,决不罢休。